近日,在齐市某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某班班主任老师叫张×,张×任教的学年组中有一名女学生与张老师同名同姓。当时,张老师的男朋友经常给她写信。一次,学生张×误收了男友写给张老师的情书,当她拆开信件看到滚烫的话语时,顿时羞得满面通红。好在两人同名同姓,张老师并未计较。为此,张老师特意“教训”了一番男友,告诉他寄信一定要注明“张×老师”收。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碰到类似这样的事情,同一单位的两个人同名同姓,为了避免张冠李戴,人们往往要在他们的名字前面冠以大、小或男、女等字加以区分。虽然采取了防止出错的措施,但是重名重姓还是不可避免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和诸多不便。 记者走访市公安局人口信息科了解到,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重名重姓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受到文化素质限制和从众心理作用,出现了一些起名“高频字”,如男性的伟、刚、军,女性的艳、玲等字。家长给孩子起名时千篇一律使用这些“高频字”,毫无特色,造成重名。通过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查询显示,齐市男性叫张伟的共有2366人,王军2430人;女性叫张艳的有2121人,而使用王艳这一名字的市民高达3229人。除此原因,一些市民的名字还被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如文革时期的“建文”、“卫兵”、“卫平”,抗美援朝时期的“抗美”、“援朝”,纪念国庆的“国庆”两字,在齐市以“国庆”为名的市民就高达3898人。 众多市民重名重姓给一些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同时在生活中也生成了许多尴尬。市公安局人口信息科负责人拿出一叠厚厚的人口信息卡片告诉记者,在2000年以前,人口信息实行卡片管理,这些是齐市16周岁以上叫王波的市民人口信息卡,共有1309张,查询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新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为了区别重名重姓市民,提高工效,增加了35个模糊检索项目,遇到重名重姓的市民就要从年龄、配偶姓名等模糊检索项目入手辨别。如果遇到只知道姓名,其他信息不明的情况,辨别起来就更加困难。
来源:东北网-鹤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