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帮助]
进入贴吧  按标题检索  按内容检索  按作者检索
贴吧列表 | 贴吧排名 | 推荐贴吧 | 本吧精华主题 | 本吧最热主题 | 最新主题 | 申请吧主 | 举报 |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首页 >冯氏家族 > 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人气指数:[ 32767 ]     
发表新主题 精华主题 申请斑竹 贴吧帮助 贴吧举报 →免费订阅[冯氏家族]贴吧!

如果您想有更多的贴吧功能
请赶快注册

热门话题
    有没有讨厌乒乓球..
    建议把大家姓氏“..
    对王俊凯的表白信
    麻烦取个谐音的英..
    我爱王俊凯
    给王诗龄的信
    我想取个与自己名..
    请不要把我们马姓..
    我是你的粉丝
    爱毛主席爷爷

热门贴吧
    郝氏家族
    邬氏家族
    卜氏家族
    黄氏家族
    尹氏家族
    祁氏家族
    贝氏家族
    伏氏家族
    万氏家族
    管氏家族

本主题共有回帖数 171 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末页
51 回复60楼:
    我听我爷爷说,我们祖籍好像是在一个河南的村,那里全是姓冯的
作者:124.113.225.*         2012/1/20 11:35:17    |  回复此帖子    
     
 
52 回复11楼:
    我爷爷爸爸是永,我是士
作者:124.113.225.*         2012/1/20 11:27:38    |  回复此帖子    
     
 
53 回复2楼:
    祝我们三姓在新的一年里人丁兴旺,财源广进!河南信阳冯道元
作者:59.55.20.*         2012/1/2 22:45:37    |  回复此帖子    
     
 
54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天下东西南北中.冯姓都是自家人 [FACE=隶书]文字[/FACE]
作者:183.1.67.*         2011/12/30 15:42:14    |  回复此帖子    
     
 
55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我祖上是桐乡的,没见过家谱。
作者:60.172.108.*         2011/12/6 21:48:37    |  回复此帖子    
     
 
56 回复35楼:
    今年九九拜祖的时候我只听说我祖上是600多年前从南京迁过来的,我是一十九世 辈分 名 17(英)18(光)19(名)20(启)
作者:218.18.241.*         2011/10/15 23:16:01    |  回复此帖子    
     
 
57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我姓“同”,晓字辈,祖籍也是山西老槐树的,我听我爷爷说,原来有一本厚厚的族谱,不知道能不能证明我们是不是一家。
作者:220.171.177.*         2011/6/23 14:20:30    |  回复此帖子    
     
 
58 回复1楼:
    我姓同,我家也是山西大槐树转来的。我知道族谱的下落,15160914718
作者:220.171.177.*         2011/6/23 14:08:34    |  回复此帖子    
     
 
59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我我家是河北张家口。 爷爷说过 我们祖上也是从山西大槐树村转来的,我只知道我爷爷是廷字辈,我爸爸是玉字辈,我弟是献(有可能是这一代人瞎起的) 。
作者:159.226.73.*         2011/6/20 11:36:24    |  回复此帖子    
     
 
60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冯思源你是几世人
作者:119.181.18.*         2011/6/6 14:31:04    |  回复此帖子    
     
 
61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冯思源,你是哪的人啊,我弟也是思字辈老家是山东的
作者:1.57.144.*         2011/6/2 8:23:38    |  回复此帖子    
     
 
62 回复undefined楼:
    我知道的辈. 清 庆 生 良 明 志 归 我是良字辈我的q1095425431知道怎麽续的的加我急求
作者:112.234.40.*         2011/5/29 16:35:34    |  回复此帖子    
     
 
63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我也是
作者:112.234.40.*         2011/5/29 16:30:27    |  回复此帖子    
     
 
64 回复33楼:
    我祖辈有玉字辈和振字辈的 还有天字辈 我是万字辈的 QQ 792346512
作者:59.34.115.*         2011/5/22 14:57:14    |  回复此帖子    
     
 
65 回复20楼:
    对 听我爷爷说过 我们祖上也是从山西大槐树村转来的
作者:59.34.115.*         2011/5/22 14:53:22    |  回复此帖子    
     
 
66 回复5楼:
    你是甘肃迁去的啊 我是甘肃武威的 祖辈有玉、振。国。我是万字辈 别的也不知道了 我们的家谱以前毁了 有少数可追溯到清朝 QQ 792346512
作者:59.34.115.*         2011/5/22 14:51:04    |  回复此帖子    
     
 
67 回复1楼:
    我在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上看到过冯氏是有司马氏变换来的。据体是什么书我忘记了
作者:59.34.115.*         2011/5/22 14:48:16    |  回复此帖子    
     
 
68 回复21楼:
    我也是祖上由南通迁出的冯氏后代,父辈是学字辈,我这一代是妙字。
作者:180.155.95.*         2011/5/21 8:53:43    |  回复此帖子    
     
 
69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听上辈人讲:我们是河北滦县冯家大寨来到东北。上一辈人中有泛玺、树字的冯氏族人请与我联系。QQ1052056766
作者:221.202.191.*         2011/4/27 22:41:35    |  回复此帖子    
     
 
70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我是广州的,从银川迁至来的具体说不知道什么辈了 可能是伟字辈吧 我这房跟我一辈的都 是伟字 但是又跟我同辈的却不是用伟的 现在越来约不团结了 开始内斗了
作者:219.136.15.*         2011/3/30 22:40:45    |  回复此帖子    
     
 
71 回复14楼:
    哇 是一家啊
作者:122.232.118.*         2011/2/15 20:03:15    |  回复此帖子    
     
 
72 回复17楼:
    一辈
作者:113.107.105.*         2011/1/8 23:25:10    |  回复此帖子    
     
 
73 回复50楼:
    我是甘肃兰州的,冯燕,祖辈由浙江转山西过来的。
作者:60.164.50.*         2010/12/18 17:32:37    |  回复此帖子    
     
 
74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我是甘肃省秦安县的,不知道是哪迁过来的
作者:61.129.192.*         2010/11/13 15:38:57    |  回复此帖子    
     
 
75 回复10楼:
    山西嗯,树下一起来的
作者:61.48.129.*         2010/11/10 15:23:20    |  回复此帖子    
     
 
76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四川的冯姓是哪一脉的 请大家多指教
作者:27.38.38.*         2010/10/24 4:59:03    |  回复此帖子    
     
 
77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我也是民权的,我的Q是545807528
作者:fsq2233         2010/9/26 0:51:47    |  回复此帖子    
     
 
78 山东淄博冯新作
    我这一代的排法是:乃延作凌,我是作辈。不知道有和我能续起来的吗
作者:222.173.249.*         2010/8/19 20:01:08    |  回复此帖子    
     
 
79 回复50楼:
    河北容城的是哪个系的
作者:121.19.43.*         2010/7/17 15:58:57    |  回复此帖子    
     
 
80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冯姓一族是司马后裔,说来话长。据考,史学家司马迁,祖籍陕西韩城,今有太史庙为证。据《韩城县志》记载:《史记》成书不久司马迁就遭到奸贼李广利的诬告并杀害,其夫人柳债娘,料到李广利要《史记》的下落并灭门九族,就连夜从京返回韩城,告知亲族,消息如雷轰顶,全族人束手无策。柳债娘急中生智,和亲友商定,全族人连夜逃走,并改换姓氏,于是就在司字左边加一“竖”,变成“同”字,在马字左边加两点,变成“冯”,长门为冯,次门为同。司马迁族人逃到老牛坡定居下来,即现在的韩城县徐村,现本徐村还有两间祠堂,一座门额上书:“汉太史遗祠”另一座门额上书:“汉太史商”。历代有规定,上祠墓时,冯、同两姓必须同在,缺一不可开祭。至今冯同两姓不结姻缘,视为同一血脉。 随着时间的流逝,长门冯姓大部分后裔散落黄河以东,山西河津县等地。不知到了那朝那代,因黄河水患,冲掉了许多村庄,冯姓后裔又散落于河津、万泉、荣河等及全国各地。
作者:222.134.248.*         2010/7/17 7:50:44    |  回复此帖子    
     
 
81 回复8楼:
    我是河南开封的冯建民,qq1421096156
作者:125.209.124.*         2010/6/3 1:34:25    |  回复此帖子    
     
 
82 回复3楼:
    山东邹城 冯 13793774909
作者:60.211.241.*         2010/5/31 9:35:23    |  回复此帖子    
     
 
83 回复1楼:
    你鹿邑的,我周口的。我也听我把这样给我讲。
作者:116.30.202.*         2010/5/19 10:23:45    |  回复此帖子    
     
 
84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我是山东聊城的,我们的祖籍就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迁来的,冯同是一家我也听说过
作者:60.213.215.*         2010/5/18 23:16:41    |  回复此帖子    
     
 
85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我是“增”字辈。 奶奶说是四十几年前从江苏搬家到秦栏的。我很想去故乡看一看,但不知在哪。
作者:117.67.227.*         2010/5/9 13:49:36    |  回复此帖子    
     
 
86 回复1楼:
    是啊
作者:119.5.70.*         2010/5/6 18:12:34    |  回复此帖子    
     
 
87 回复4楼:
    本人山东济南人,家谱开篇即说我们祖籍是江苏无锡冯家楼,迁来济南,我是第九代,不过200余年,网上搜索,浙江东阳有个冯家楼,看来冯家楼这地方应该有
作者:123.233.133.*         2010/4/22 21:32:39    |  回复此帖子    
     
 
88 回复1楼:
    我在1993年在黑龙江大庆市曾经遇到一位同姓冯的,他也跟我聊过司马、同、冯三姓是一家,并说冯姓祖籍是山西。我是江苏南通人,听我爸讲过我家原有一家谱,文革期间失踪,我爷爷是“子”字辈,爸爸是“维”字辈,我是“建”字辈,好像按家谱到第17代。去年我在山西大同遇到一位姓冯“建”字辈的。QQ:571093233(留言请注明“冯”)
作者:118.81.216.*         2010/4/21 21:30:14    |  回复此帖子    
     
 
89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我姓司马但是没家谱的。.好早以前都在山西红铜过来的。.
作者:124.166.240.*         2010/4/8 7:01:46    |  回复此帖子    
     
 
90 回复23楼:
    你是江苏哪里人,我是南通的,我奶奶说,我们是从冯家楼来的!
作者:114.231.138.*         2010/4/6 14:14:20    |  回复此帖子    
     
 
91 回复50楼:
    我是山东邹城冯家楼的. 我们这是:延。作。维。遵。之。宜。业。长。正。方。。。。往后不知道了。 我是遵辈
作者:112.236.43.*         2010/3/24 23:15:55    |  回复此帖子    
     
 
92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我是甘肃兰州的,是思字辈。QQ:1071402902
作者:60.164.40.*         2010/2/21 20:57:04    |  回复此帖子    
     
 
93 冯姓回族和黑姓回族的起源
    黑 中华民族中的黑姓,据金吉堂《伊斯兰教民族说》称:“也黑迭儿(修建元大都的领监宫殿)之后裔姓黑。”又据重录于明崇侦五年(1632年)的沈阳《黑氏家谱》载:“吾族之源,乃唐贞观时西征吾国,至西域,未及攻斗,乃两国议和,互相各换士卒三千为质。吾(祖)原系西域一头目,及至面君(明太祖),蒙授职亲军指挥。祖原名黑资哩,故赐黑为姓。”元代任丹阳县达香花赤的黑的儿,清代任象山协副将的黑鸣凤,任山西大同守备的黑永德,都是不同祖源的黑姓。另外,还有一些黑姓是由明朝皇帝赐给的朱姓转化而来的。黑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山东和西北地区。 元朝时,瓦刺部中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其中也有归附中原后而逐渐变为回回人,在陕西省西安市所属的兰田县发现的一本"黑"姓回族家谱就表明,兰田黑姓祖先为蒙古人,后来归信伊斯兰教而成为回回人,融人回族,清末陕西回民大起义爆发,黑姓回族的一支随白彦虎进人中亚,现在是独联体的回族,而未出走的黑姓回族迫于周围压力,被迫反教,今天已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了。 冯(Féng 冯)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2、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 3、还有出自其他方面的冯姓,如出颖川者,为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者,为左将军冯奉世之后;出长乐者,为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者,为燕王冯宏之后;出宏农者,为西魏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河间者,为唐监察御史冯师之后。 得姓始祖冯文孙。周文王昌之后裔,周文王有一子名毕公高,因随其兄周武王征伐殷纣时立下功劳,取得天下之后,被封于毕(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南)。他的后裔毕万西周时为晋国大夫,当时晋国刚被曲沃武公所统一,晋献公迁都于绛(今山西省翼城东南),陆续攻灭了周围许多的小国,其中包括西周分封于今山西芮城北的魏国,晋献公便把它封给毕万。春秋后期晋国六卿逐渐强大,互相兼并。到公元四世纪中叶毕万后代毕斯和赵、韩一起瓜分了晋国,建立魏国,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公元前四零三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同时还将毕万的一支孙(即冯文孙),再封于冯城(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其子孙后裔以邑为姓,称为冯姓。冯文孙也就被其后人尊为冯姓的得姓始祖。
作者:202.102.156.*         2010/2/10 10:48:22    |  回复此帖子    
     
 
94 冯姓起源
    冯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华姓氏中为第27位大姓,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64%。冯姓有两个来源,均出自河南。一支是冯简子的后代——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叫冯简子,其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氏,就是冯氏。今河南新郑市郑韩故里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冯氏的另一支为毕公高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名高,被周文王姬发封于毕,以封国名为姓氏,即毕氏,称为毕公高。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因功被封于魏,其子孙有被封为华侯者,华侯之孙名长卿,食采邑于冯城(今河南荥阳市西)其后人也已封邑为姓氏,称冯氏。位于今河南郑州市北古荥镇的荥阳故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荥阳故城史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城垣为不规则形,周长7.5公里,以发现有两个南门、一个北门和一个西门,出土有铁器、陶器、货币等。 冯氏早期主要是在我国北方繁衍发展,后移居全国各地,并由一些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冯氏支脉繁多,唐代的《元和姓纂》一书列冯氏郡望有颖川、上当、长乐、京兆、弘农、河间等。这说明冯氏曾这些郡都形成望族,人丁兴旺。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 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 家乘谱牒 江苏:冯氏族谱八卷、京口冯氏族谱一卷、锡山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澄江冯氏宗谱十卷、冯氏家谱一卷 浙江:赫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大易冯氏谱不分卷、慈溪冯氏支谱不分卷、桐乡冯氏族谱不分卷、冯氏宗谱一卷 安徽:冯川冯氏宗谱八卷 湖北:冯氏宗谱一卷、冯氏宗谱、冯氏续修支谱八卷、冯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冯氏四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 广东:冯氏家谱不分卷、冯氏本房世谱不分卷、冯氏族谱不分卷、南埠冯氏族谱一卷 湖南:长沙冯氏四山家谱二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湘潭冯氏三修族谱、中湘石潭冯氏五修族谱三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山田冯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聚集地(迁徙分布) 战国时有冯亭,入赵,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上党潞县,有的在赵,子孙有许多为将相。至西汉文帝时、车骑都尉冯唐徙居安陵,其弟冯骞自上党徙居京兆杜陵。此外,先秦时代,冯氏已有徙居今山东者。三国以前,冯氏还有迁至今四川的射洪、中江、渠县等地及湖北公安者,东晋末,冯氏又有徙居和龙者。唐玄宗时著名宦官高力士,本为冯盎之曾孙,后为宦官高延福收养,改姓高,此为冯姓改为高姓者。唐末黄巢起义时,中原冯氏有一支避难南迁福建宁化石壁,宋代分出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至宋末元初,上杭冯氏有的又南迁至广东的平远、潮州、揭阳,后再迁至丰顺、梅州等地。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广东、福建冯氏有数支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远播海外。 堂号 "同舆堂"或"三同堂":根据《后魏书》记载,冯诞和后魏高祖同岁,幼同学,娶高祖妹安乐公主为驸马都尉。他常和高祖同舆而行,所以称"同舆堂"。又同案而食,同砚而学--同舆、同砚、同案,所以叫"三同堂"。 "市义堂":战国时冯驩,是孟尝君的食客。起初孟尝君对他只当一般门客对待,后来孟尝君派他到薛地,他把所有帐户叫来,宣布将债券烧掉,给所有帐户解决了困难。冯驩回去后,对孟尝君说:"讨来的钱我全部买了'义'带回来。"(市就是买)。孟尝君当时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后来,孟尝君罢了官到薛地去,薛人夹道欢迎,这时孟尝君才省悟地感谢冯驩说:"今天我尝到了你替我买的珍贵物品--义,这可是万金难买呀!" 历史名人 冯梦龙:明末小说家,通经学,善诗文,尤以小说词曲见长,辑有时代话本集《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冯 道:五代时历任四朝宰相,在相位20余年。他在后唐任宰相期间,倡议由田敏等人在国子监校定《九经》文字,并组织刻工雕印,至后周完成,后世称"五代监本"。官府大规模刻书自此始。 冯子材:清末著名的老将军。他曾在年近70岁时,在广西镇南关、谅山等地大败法国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其名威震边关。 冯 缭: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随汉解忧公主远嫁和亲到了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解忧公主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公主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很大贡献,深得西域各国的敬服。尊称她为"冯夫人"。 冯玉祥:近代爱国将领。1993年任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多次击败日寇,收复许多失地。建国前夕,因乘船失火,受伤身死。
作者:202.102.156.*         2010/2/10 10:46:39    |  回复此帖子    
     
 
95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我山东的 我们这的辈分是:文、连、冒、星、玉、佩、德、成。。我就知道这么些了。。我是德字辈的。。
作者:221.2.236.*         2010/1/30 17:41:03    |  回复此帖子    
     
 
96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看过一篇文章 ,司马 冯 是一家,但没有史料证明,不能妄自断言。兰 廷 守 为我支前十辈的后三辈。 后二十辈为:立基开云昌 玉厚振书香 道德天喜庆 孝友会翟章。我为 “基 ”子辈。同音不同字看前后辈分。 山东济南冯刚 冯氏族人可以Q我奥 1325206939
作者:124.128.172.*         2010/1/23 11:17:58    |  回复此帖子    
     
 
97 回复1楼:
    冯思源 的QQ:1023408084
作者:61.163.192.*         2010/1/16 23:18:34    |  回复此帖子    
     
 
98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中华冯氏网 冯氏家园【总群】:32688555 冯氏家园【休闲群】:76112335 冯氏商贸中心群:64667528 冯氏【河南省】宗亲会:57092273
作者:61.163.192.*         2010/1/16 23:16:44    |  回复此帖子    
     
 
99 回复1楼:
    我也听说有这么个典故,意思和你说的一样啊哈,不知是不是真的呀?哈!
作者:125.127.104.*         2010/1/14 15:47:22    |  回复此帖子    
     
 
100 回复:司马.冯.同三姓是一家.冯思源
    看过一篇文章 ,司马 冯 是一家,但没有史料证明,不能妄自断言。兰 廷 守 为我支前十辈的后三辈。 后二十辈为:立基开云昌 玉厚振书香 道德天喜庆 孝友会翟章。我为 “基 ”子辈。同音不同字看前后辈分。 山东济南冯刚 冯氏族人可以Q我奥 1325206936
作者:124.128.172.*         2010/1/5 22:06:54    |  回复此帖子    
     
 
本主题共有回帖数 171 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页 加入收藏夹
回复帖子
标  题: *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左对齐 居中 右对齐 超级连接 email连接 插入图片 插入代码 引用内容 背景音乐 flash动画 Real Player视频文件 Media Player视频文件 QuickTime视频文件
内  容: *
图  片: 教您外部贴图
验证码: 请在左边输入看不清,双击一下
13.58.199.13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页面执行时间:62,706,740.000毫秒
  ©2006 Uname.cn 设逸名网为首页 贴吧协议  意见建议  鄂ICP备05015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