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注解 |
兀 wù (1) ㄨˋ (2)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 (3) 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 (4)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那。~的(d?)(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5) 郑码:GR,U:5140,GBK:D8A3 (6) 笔画数:3,部首:儿,
|
⊙ 词性变化 |
兀 wù [动] 动摇,摇晃 [shake] 兀其根本而能全于长世者也。——《后汉书》 兀 wù [副] (1) 还;仍然;到目前依旧 [still]。如:兀子(仍然;还);兀自(兀子。还,仍然) (2) 笔挺地 [upright]。如:兀坐(端坐) 兀 wù [代] (1) 这,那 [this;that]。如:兀是谁(那是谁;这是哪一位);兀底(这;这个);兀得(这个;这) (2) [名]∶姓 (3) 另见wū |
|
⊙ 详细说明 |
兀 wū (1) ——“兀秃”wūtu:同“乌涂”wūtu。 (2) 另见wù
|
|
⊙ 康熙字典 |
【子集下】【儿字部】 兀 ·康熙筆画:3 ·部外筆画:1 — — 解釋:—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忽切,音杌。【說文】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又刖足曰兀。【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無趾,兀者也。又【柳宗元·晉問篇】乗水潦之波,以入於河而流焉,盪突硉兀。【註】危石也。又兀兀,不動貌。【韓愈·進學解】常兀兀以窮年。又【正韻】臬兀,不安也。亦作卼。【易·困卦】于臲卼。又姓。【韻會】後魏改樂安王元覽爲兀氏。又【韻會】或作掘。【莊子·齊物論】掘若槁木。
|
|
⊙ 常用词组 |
兀傲 wù’ào (1) [proud]∶倔强不随俗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陶潜《饮酒》 (2) [haughty]∶高傲 兀的 wùde (1) [this]∶这;这个 瞧他兀的得意样儿 (2) [how]∶怎么,表感叹 (3) [suddenly] [方]∶突然 兀的失踪 兀立 wùlì [stand upright] 笔直挺立 兀臬 wùniè (1) [turbulent;be uneasy]∶动荡;不安定 (2) [shake]∶动摇 齿牙兀臬 兀然 wùrán (1) [towering]∶突兀的样子 兀然耸立 (2) [suddenly]∶兀的,忽然 兀然失笑起来 (3) [dazed]∶昏然无知的样子 兀然躺下 (4) [still]∶依旧 多年未通音信,他兀然住在那个小山村 兀突 wùtū [unexpected] 出于意料之外;突然 事情发生得很兀突 兀兀 wùwù (1) [motionless]∶不动的样子 他兀兀地看看我 (2) [diligent]∶勤奋刻苦的样子 (3) [dazed]∶昏沉的样子 兀坐 wùzuò [to sit erect] 危坐,端坐 冥然兀坐。——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
|
⊙ 英文字义 |
1.[Formal] high with the top part flat2.[Formal] seemingly ignorant;(surname)/cut off the feet/rising to a height |
⊙ 日文字义 |
见下 1. 高く突き出るさま.2. はげているさま.はげていることをさ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