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节目招人笑,演员艺名也多有趣。清末相声名家米少文,艺名“穷不怕”,有弟子叫“贫有本”。他们凭艺术吃饭,不怕贫穷。解放前,北京的李德锡艺名叫“万人迷”,沈阳的朱凤山艺名叫“人人乐”,都是听众给送的外号,一听这名就令人着迷、可乐。三四十年代,北京的侯一尘,人称“猴头”;天津的常宝,艺名叫“小蘑菇”;沈阳的连春仲绰号“白银耳”,故相声界当时有“山珍三宝”之说。 当代相声大师侯宝林,上世纪70年代自编过一段相声《姓名学》,说是“四人帮”利用“批林批孔”运动整人时,批侯宝林这个名字不好,是保林彪的。而郭全宝则成了谁都保。群众喜欢侯宝林,有一个谜语:“孙悟空镇守兴安岭”,谜底就是侯宝林。 马季原名马树槐,原来是北京新华书店的职工,业余相声演员。1956年正式拜侯宝林为师,当时正赶上喜剧片《牧鹅少年马季》上映,就取艺名叫马季。他的弟子赵小林,取艺名“笑林”,是绝妙的笑星之名。 沈阳的小立本,原名叫李锦田,因为他是康立本的弟子,因此叫“小立本”。小立本可不是一个“小力巴”(即苦力的意思)。抚顺的相声老将于春明艺名叫“小北瓜”。当年他曾跟“老窝瓜”(崔子明)学唱过滑稽大鼓,起艺名叫“小窝瓜”。他上南方演出,南方人把窝瓜叫北瓜,因此才改为“小北瓜”。他的女儿叫“小苹果”,这个艺名也挺脆。 天津的苏文茂,艺名叫“苏伯光”,而他偏用苏文茂这个名上台,专以“文哏”段子(如《文章会》、《歪批三国》等)取胜,果然是名如其人。沈阳的杨振华,名传全国,真是杨家相声名震中华。杨振华曾戏称他的搭档金炳昶是“筋饼厂”,连烙筋饼的都实现机械化,有了大厂子,三字谐音,又抖出个“大包袱儿”来。真令人叫绝!
|